使用帶球層結構的超小球做為基本粒子的模擬,然后添加動力學屬性,系統中不夠的可以由腳本補完,(之后最好開Nvidia顯卡的PhyX功能進行硬件模擬,可以將運算效率提高數倍。PS:A卡渣渣)然后用這種方法添加到適當的粒子系統中,可以得到基本粒子云,之后便可以模擬氣液態物質,而固態物質相對復雜一些,總之在物理系統中輸入的屬性越豐富越精確,模擬的效果越真實。
注意,這是一種極為消耗系統資源的方式,現有硬件系統很難帶起十億級以上的粒子運算,因此無法模擬大型物體,只可對微觀物體進行模擬。當然,如果使用超大型云服務器陣列,并開啟分布式運算的話支持的數量可以得到相應提升,但總的來說仍然是可行但及其費力不討好的行為。
另外,在很多人的想法中,有著如果獲得光腦或量子計算機之類運算利器的話便將可以對大型場景完全模擬的想法,但其實這是不對的,或許屆時相應的配套系統和軟件可以做到,但絕不是現有的3ds max 2013版或之前版本可以做到的,雖然現在受到硬件原因限制仍然無法觸及x64引擎的極限,但可想而知的是,即使將x64內存尋址所支持的192GB內存全部存放頂點坐標數據也仍然只是現實中一張桌子所擁有的粒子數量的鳳毛麟角而已。并且更為關鍵的是,就算計算機性能足以模擬整個宇宙,手工完成一塊山石的分子級建模(即使取分子動能為零時的特例)仍然是繁雜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工作,只能寄希望于屆時推出高效的批調整工具,3D模板 或 高級的材質判定AI,否則沒有可能。
在劉慈欣大大的《鏡子》一文中便有那種終極計算機,但即使是完整模擬一顆雞蛋所需的數據量也是無法測定的,最終只能輸入相對簡單的時空基點的參數,然后運行直至虛擬世界度過150億年后才獲得了那枚雞蛋的參數,因此請不要奢望使用計算機創建“一模一樣”的世界。
作為模型來說,只要看起來沒有差別就夠了,過于精細的結構只會成幾何倍數地增加渲染時間,個人玩玩當然可以,但商業創作中是完全沒有性價比的行為。996901137
-
留言與評論(共有 0 條評論)